看似安全,卻帶來驚嚇的紅疹
某天看了一位 BLW Youtuber 分享常見的寶寶食材,其中提到「凍豆腐」可以訓練抓握與咀嚼,突然驚覺我還沒讓寶寶吃過這樣的食材。心血來潮,立刻到全聯挑了一款標榜「法國有機黃豆製成」的凍豆腐,包裝簡潔,看起來十分安心。
進食情境:吃得太開心,沒料到後果
我把凍豆腐切成方塊狀,蒸熟後端上桌。寶寶興奮地拿起來啃咬,那股吸吮的聲音和專注的表情,讓我當下非常滿足。沒想到,這竟是這次過敏反應的開端。
過敏反應出現:紅疹來得毫無預警
隔天早上,替寶寶換衣服時,我發現他嘴唇下方與雙手肘關節內側,出現了一大片小紅疹。皮膚微凸、顏色均勻,一顆顆浮在表皮上。我一開始以為是熱疹或摩擦造成,但觀察整日後發現紅疹未退,甚至有些部位稍微擴大。
當下真的很慌,我甚至一度不確定這是不是過敏,還是其他反應。
👉 如果你也有遇過「紅疹 vs. 真過敏」搞不清楚的情況,建議你看看 《南瓜也會引起接觸性過敏?》。那篇記錄了比較輕微、接觸型的反應,兩者的差異會更清楚。
資訊補充:大豆是常見的嬰幼兒過敏原
我上網查詢後才發現,大豆(包含豆腐、豆漿、味噌等)確實是嬰兒常見的過敏原之一。尤其在 6~12 個月的寶寶,腸胃系統與免疫系統還在發展,初次接觸大豆蛋白,有可能出現紅疹、蕁麻疹,甚至腸胃不適等過敏反應【資料來源:美國兒科學會(AAP)、台灣衛福部過敏資訊】。
雖然凍豆腐是加工過的大豆製品,但其蛋白質濃度高,且質地乾密,寶寶若是第一次食用,很可能產生超敏反應。這次的反應很可能就是「食入性延遲型過敏反應」,在食用後 6~24 小時內出現皮膚症狀。
處理方式與醫師建議
我立刻聯絡了家庭醫師,描述寶寶的紅疹位置與狀況。醫師表示,只要沒有呼吸困難、異常哭鬧或嘔吐等系統性症狀,短時間內觀察即可。但如果三天內沒有緩解或出現擴散,就需回診評估是否使用抗組織胺或類固醇藥物。
目前進入第三天,雖然紅疹還在,但寶寶活動力正常、食慾也佳,我每天都幫他溫柔擦洗與觀察,盼望這場過敏風波早點落幕。
我的筆記:以為安心,其實每一步都值得小心
這次事件讓我意識到,就算是「天然、有機、看起來很健康」的食材,也不代表就是安全無虞的。BLW 的確鼓勵寶寶探索不同食材,但更需要我們家長的敏銳觀察與備案應對。
我在記錄表上再次寫下這一筆:「凍豆腐初次嘗試,產生紅疹反應,暫停」。也提醒自己,每一次新食材都要回到基本原則:單一食材、白天觀察、不混搭。這不只是安全的策略,更是保護我們母子餐桌信任感的重要方式。
💬 FAQ:寶寶吃豆腐會過敏嗎?常見疑問一次解答
Q1. 豆腐不是溫和食材,寶寶怎麼會過敏?
豆腐雖然柔軟易入口,但源自黃豆,而黃豆是八大高風險過敏原之一。部分寶寶對大豆蛋白敏感,可能在初次食用後出現過敏反應。
Q2. 寶寶吃完豆腐嘴巴紅紅的是正常嗎?
嘴邊泛紅可能是接觸性刺激,也可能是過敏的初步反應。若紅疹快速退去且無其他症狀,可先暫緩餵食,觀察是否再次發生。
Q3. 若懷疑豆腐引起過敏,多久可以再嘗試?
建議至少間隔 1~2 週,並在醫師或營養師建議下少量再試,觀察是否有相同反應。若有持續過敏史,建議進一步檢測黃豆過敏。
結語:每一天,我們都在一起慢慢長大
不是每一口都順利,有時甚至讓人擔心。但每一次的不安,都是一次學習。從紅腫的嘴角,到我們心裡的驚慌,再到平靜的觀察與調整,我相信──這些都會累積成我們日後更從容的應對力。
你不是一個人,我們一起記錄、一起走過這段餵養與陪伴的旅程。
📌 延伸閱讀推薦:
《第一次過敏反應,竟然是茄子!》
這是我第一次真正認知到「過敏」可能潛藏在最意想不到的食材中。這篇記錄了我們如何發現茄子的過敏反應,也包含觀察、記錄與決策過程,分享給你參考。

相信每一口吃下的食物,都是寶寶探索世界的方式。記錄每一次抓握、咀嚼與微笑,陪你溫柔又堅定地走過 BLW 旅程。信任、口腔發展、自主進食|我們一起長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