寶寶臉頰泛紅,看起來不適,旁邊有「第一次過敏反應竟然是茄子!」字樣,風格手繪溫和

第一次過敏反應,竟然是茄子!

有些驚嚇,也有些成長

每一口新的嘗試,都是一次探索。有時,是喜歡的味道;有時,則是意想不到的過敏反應。今天,記錄我們第一次遇到的過敏狀況──茄子事件。

現象描述:吃得開心,卻紅了一圈嘴

早餐時,我先提供了有皮的茄子,蒸得軟爛,寶寶抓在手上慢慢啃食,雖然茄子皮纖維比較強韌,看得出來他咬得有點辛苦,但當下沒出現什麼異狀。

午餐我想讓他吃得更順利,就把茄子的皮削掉,只留白白的果肉。他吃得非常開心,那片茄子果肉在他嘴邊滑來滑去,畫面甚至有點療癒。沒想到──大約吃了10分鐘後,我發現他嘴角周圍浮出了紅紅的一塊塊,皮膚略微腫起來,我整個人愣住。

當下我也很想知道:到底是外部刺激還是體內過敏?這個界線實在太模糊了。
👉 如果你也在學著辨認不同型態的反應,建議你看看 《凍豆腐,引發真的過敏》。那篇是寶寶第一次明確出現全身反應,我從中學到了如何判斷「真正的過敏」。

資訊補充:茄子也可能讓寶寶過敏?

我趕緊打電話給先生討論,也上網查了很多資料。原來,茄子屬於茄科蔬菜,含有天然的「茄鹼(Solanine)」成分,這種物質在茄子的皮與籽中含量較高,是常見的潛在過敏原之一。

不過我午餐已經削皮了啊?為什麼還會反應?
後來我看到一說法指出:即便去皮,果肉表面仍可能沾附少量茄鹼或其他刺激成分,加上寶寶皮膚薄嫩,可能導致接觸性過敏反應

接觸性 vs. 食入性過敏:你也需要知道的差別

  • 接觸性過敏:紅疹僅出現在嘴周圍、手部等接觸部位,沒有發燒、呼吸異常或其他全身反應,通常幾小時內會慢慢退去。
  • 食入性過敏:可能伴隨腹瀉、嘔吐、氣喘、皮疹蔓延全身,甚至需要醫療處理。

我檢查寶寶全身沒有其他紅疹,也沒有異常哭鬧或呼吸聲,讓我稍微安心。到傍晚時紅腫就退了,我也決定茄子暫時先退出菜單──冰箱那一大包,留給我們大人處理了。

我學到的事:留白觀察,重新安排嘗試順序

這次事件讓我發現:「就算削皮也不能掉以輕心」。未來我會盡量將「初次嘗試」的食材安排在上午,且一次只給一種,這樣才能更清楚觀察食材與反應的關聯,也能在白天時段方便處理萬一的狀況。

我也會更細心地記錄每一次用餐的食材與反應,讓我們的BLW旅程多一分安心與備忘。

💬 FAQ:寶寶吃茄子過敏?你可能想知道的三件事

Q1. 茄子是高過敏食物嗎?寶寶容易過敏?
茄子並非常見的高過敏原,但含有茄鹼(Solanine)與組織胺等成分,可能對某些寶寶造成刺激,特別是在皮膚或口腔接觸後產生紅腫反應。

Q2. 怎麼分辨是接觸性刺激還是真正過敏?
接觸性刺激通常侷限在嘴唇、嘴邊,症狀多為短暫紅腫或癢感;真正過敏則可能伴隨蕁麻疹、嘔吐、呼吸異常等全身反應。若不確定,建議暫停餵食並諮詢醫師。

Q3. 寶寶對茄子有反應,是不是以後都不能吃?
不一定。有些寶寶對特定食物在初期較敏感,可能會隨著腸胃與免疫系統成熟改善。可以隔數週後在醫師建議下重新嘗試。

結語:每一天,我們都在一起慢慢長大

不是每一口都順利,有時甚至讓人擔心。但每一次的不安,都是一次學習。從紅腫的嘴角,到我們心裡的驚慌,再到平靜的觀察與調整,我相信──這些都會累積成我們日後更從容的應對力。

你不是一個人,我們一起記錄、一起走過這段餵養與陪伴的旅程。

📌 延伸閱讀推薦:
《什麼是 BLW?讓寶寶從第一口就學會信任自己》
每一次進食的觀察,不只是發現過敏的線索,也是對孩子能力的信任練習。這篇從第一階段開始,陪你看懂孩子吃進每一口背後的成長故事。

溫柔媽媽與寶寶微笑插畫

相信每一口吃下的食物,都是寶寶探索世界的方式。記錄每一次抓握、咀嚼與微笑,陪你溫柔又堅定地走過 BLW 旅程。信任、口腔發展、自主進食|我們一起長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