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位寶寶皺眉思考,搭配「開始吃固體後睡得比較好了嗎?」字樣,背景為溫暖米色,風格溫馨簡約

開始吃固體後,晚上睡得比較好了嗎?

從副食品開始那天起,我的期待都圍繞在「吃得夠不夠」「會不會噎到」「營養攝取均衡嗎?」沒想到,第一個讓我大感驚喜的,是——晚上睡得更好了。

雖然我們在 BLW 之前就已經開始睡眠訓練(採用間隔法),寶寶的夜間作息其實已經頗穩定,大約是傍晚 6 點入睡,到隔天清晨 6 點,中間會醒來喝兩次奶,大概是凌晨 1 點與 4 點。

但從開始吃固體食物的幾天後,我明顯發現:夜奶次數變少了,入睡速度也變快了

真實觀察:從兩次夜奶到一次,有時甚至整晚不醒

執行 BLW 的第三、四天,我們就迎來一次完全睡過夜的紀錄。那晚我還以為是偶然,但後來夜奶次數穩定從兩次變成一次,這讓我們驚訝到不行。

更妙的是,以前寶寶平均要 30~40 分鐘才會入睡,現在平均只要 10~20 分鐘,有時甚至 3 分鐘就沉沉睡去。

雖然目前還看不出特定「哪一種食物」幫助入睡效果更好,但可以確定的是:咀嚼本身,似乎就對睡眠有幫助。

👉 如果你也在懷疑是不是「整體節奏」影響了晚上睡眠,

推薦你看看 《副食品+奶怎麼安排?我們的日常節奏觀察》。我們的案例或許能帶給你一些參考。

為什麼吃副食品會改善睡眠?我查到的資料這麼說:

研究指出,咀嚼可以促進副交感神經活性,有助於放鬆與入睡。副交感神經是負責「休息與修復」的神經系統,與自律神經平衡密切相關。

✅ 日本早稻田大學的研究指出,咀嚼會促進唾液分泌、降低壓力賀爾蒙,並有助於夜間的睡眠質量提升

✅ 根據《Frontiers in Psychology》期刊的研究,咀嚼行為可提升大腦的前額葉皮質活動,進而促進神經穩定、改善情緒與睡眠

也就是說,不只是吃進去什麼,更重要的是「吃的方式」。讓寶寶參與用手抓握、自己啃咬、慢慢咀嚼的過程,本身就是一種放鬆的訓練。

BLW 如何幫助作息穩定?

面向傳統餵食BLW(寶寶自主進食)
吃的參與感被動張嘴主動抓握、探索食物
咀嚼刺激較少,偏吞嚥咀嚼多,刺激口腔肌肉與神經
飽足感辨識易過量或不足自我控制進食量,容易掌握飽足
飯後活動靜態為主因自主進食,更有探索與滿足感
睡眠影響視寶寶體質而定多數家長回饋「作息更穩、夜醒次數下降」

我的真心話:當作息開始穩定,我也慢慢放下焦慮

育兒初期,我們總在追逐「下一個進展」:幾個月會翻身?何時會爬?能不能睡過夜?能不能自己吃飯?這些問題其實每天都纏著我。

但這次,沒有壓迫、沒有訓練,只是單純陪他吃飯,就迎來了作息的改善。這種感覺,就像是在育兒迷霧中出現了一道亮光,告訴我:你做得沒錯,一切都在慢慢變好。

💬 FAQ:寶寶睡眠與 BLW 的關係

Q1. 寶寶開始 BLW 後,睡眠真的會改善嗎?
根據不少家長經驗,寶寶自主進食能促進咀嚼肌肉發展,有助於放鬆神經系統,間接提升睡眠品質。但每個寶寶體質不同,效果會有差異。

Q2. BLW 有助於減少夜醒嗎?
部分寶寶在進行 BLW 後因為進食更扎實、肌肉活動增加,夜間覺醒次數有下降的情況。不過睡眠仍受多種因素影響,例如白天作息與情緒狀態。

Q3. 寶寶在吃完 BLW 食物後很快就想睡,正常嗎?
是正常現象。對六個月左右的寶寶來說,自主進食是一項「高強度活動」,進食後感到疲倦並想入睡是常見的自然反應。

結語:這段旅程,不只是讓孩子學會吃飯,更是彼此放鬆的開始

我們常說吃飯是家中最重要的儀式感。現在我更相信:用餐是身體與心靈同步建立秩序的過程。

不是每一口都吃得完,不是每一晚都能一覺到天亮,但只要我們願意觀察、相信、陪伴,就會慢慢看見身體的調節能力正在成形。

吃飯是生活的一部分,而生活,就是陪他一起長大的節奏。

📌 你也可以參考這篇:
《凍豆腐,引發真的過敏》
有時候寶寶半夜睡不好,也可能和身體不適有關。這篇紀錄了一次真實的過敏反應,幫助我們學會從細節觀察出問題。

溫柔媽媽與寶寶微笑插畫

相信每一口吃下的食物,都是寶寶探索世界的方式。記錄每一次抓握、咀嚼與微笑,陪你溫柔又堅定地走過 BLW 旅程。信任、口腔發展、自主進食|我們一起長大。